从文字资料上看,历史上第一个把“茶杯”两个字写到书里边的人,就是前面提到的明朝人冯可宾。在他的《岕茶笺·论茶具》里还有如下文字:“茶壶,窑器为上,锡次之。茶杯,汝、官、哥、定,如未可多得,则适意者为佳耳。”1623年前后,冯可宾的茶书中出现了“茶杯”二字,这个词绝不是偶然的出现。要知道,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有它的底层逻辑来做支点。那么茶杯出现的底层逻辑支点在哪儿呢?
支点有二。
其一,高度蒸馏白酒的出现。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常识,高度蒸馏白酒的出现是在元朝。在这之前,人们所饮用的酒度数低,使用的酒杯或者酒盏,都是体型较大的东西。妇孺皆知的山东好汉武松“三碗不过冈”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在景阳冈前的酒肆里,武二郎连喝十八碗,要是二锅头的话,早成醉猫了,施耐庵的《水浒传》里也就不会有“景阳冈武松打虎”这样精彩的章节。
元朝末年,李昱的《戏柬池莘仲》诗写道:“少年一饮轻千钟,力微难染桃花容。年深始作汗酒法,以一当十味且浓。王君亲传坎离鼎,出瓮鹅黄煮秋影。檀心味烈九酝同,醉倒伯伦呼不醒。”一句“以一当十”明确地点出了蒸馏酒的度数要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酒。高度白酒的出现与普及在客观上必然会促使饮酒所用器皿的体型变小,即容积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