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的随机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至少,在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是这样认为的。他教导学生说:“整个语言体系都是建立在一个非理性的原则之上,即符号(即单词)是任意的。”再早上几百年,威廉·莎士比亚曾让朱丽叶在沉思玫瑰(玫瑰的名字和它的气味)时,说出过一个令人印象更加深刻的想法[1]。
不过,索绪尔也观察到一项例外,然而他认为那无关紧要。他意识到,拟声词,跟它们所表示的声音(或它们所表示的事物所发出的声音)类似。以“喵”为例,这是猫咪对人类词汇的主要贡献。在英语里,这个词是动词meow(或是mew、miaow);在越南语里,MèO是名词,指猫,而MEO和MéO是动词,前者指猫发出的日常指令“喵”,后者是猫咪受到惊吓或疼痛时发出的惨叫。
倒不是说所有的拟声词在不同语言里都如此相似。尤其是家畜,似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按照不同的乐谱举行音乐会。例如,公鸡在英语里cock-a-doodle-doo地叫,在法语里COCORICO,在德语里KIKERIKI,在冰岛语里GAGGALAGú,在韩语里KKOKKIO KKOKKO,在汉语里喔喔喔,在纳瓦霍语里I?íí???óó,而在越南语里,它唱起歌来ò ó O。存在这种广泛的差异,原因有二。动物的鸣叫声中包含了人类语言器官无法准确再现的声音。此外,语言还受到两方面的约束:它们必须从特定的声音集合里进行选择,遵循特定的构词规则(虽说拟声词比其他大多数词汇要宽松)。不同语言之间拟声词的差异使得索绪尔和其后的语言学家们主张,这一特殊的范畴,对他们广泛宣称的“符号是任意的”概念并不会造成太大问题。如果我们这些说英语的人士,无法判断ò ó O在越南语里代表公鸡打鸣,那么这意味着该词语仍可视为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