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有学生问:“孔子曾经说过:‘颜回啊,他并不是能帮助我发扬学说的人。’这是不是说明圣人真的期望他的门徒弟子能够帮助他呢?”
先生说:“这也是实话。学问的道理本就无穷无尽,提出的问题和疑难越多,学问的精妙细微之处就越能显现出来。圣人的言论本就已经很周详全面了,但是提问的人心中仍有疑惑不解之处,圣人被这样一问,就能把道理发挥得更加精神深入。然而像颜回这样的人,他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十点,心中已经了然无惑,又怎么能提出问题呢?所以圣人也就静静地不动,没有什么可以发挥的了,因此说颜回‘并不能帮助我’。”
【原文】
邹谦之尝语德洪曰:舒国裳曾持一张纸,请先生写‘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顾而笑曰:‘国裳读书,中过状元来,岂诚不知身之所以当养?还须诵此以求警。’一时在侍诸友皆惕然。
【译文】
邹谦之曾经对德洪说:“舒国裳曾经拿一张纸,请先生写下‘拱把之桐梓’这一章。先生挥笔写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时,停下来回头笑着说:‘国裳读书,曾经中过状元,难道真的不知道怎样修养身心?他还需要读这个来警醒自己。’当时在场的朋友们听了都感到警惕。”
【解读】
王阳明深知自己对于心学的精彩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弟子们的不断提问与热烈讨论。他坚信,教学并非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辩证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生传授学生知识与智慧,而同时,学生的好奇心、疑问和反思也在不断地激发先生深入思考,进而更完善、更全面地阐述自己的学说。这种互为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学模式,便是古人所说的“教学相长”。通过这样的互动,师生双方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进步,实现真正的智慧传承与心灵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