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话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认为,尽心就是了解自己的本性,而了解自己的本性,就能了解天命。同时,他也强调了存养本心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事奉天命的基础。这些观点都与王阳明的思想相契合,都强调了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尽心去了解世界和自己的必要性。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被各种物质和欲望所包围,离自己的“真心”越来越远。一开始,我们可能对这些东西充满好奇和向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就像我们带着大量的行李在行走,越走越累,也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原文】
来书云:“闻语学者,乃谓‘即物穷理|1之说亦是玩物丧志’,又取其‘厌繁就约’‘涵养本原’数说标示学者,指为晚年定论,此亦恐非。”
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为二矣。夫求理于事事物物者,如求孝之理于其亲之谓也。求孝之理于其亲,则孝之理其果在于吾之心邪?抑果在于亲之身邪?
假而果在于亲之身,则亲没之后,吾心遂无孝之理欤?见孺子之入井,必有恻隐之理,是恻隐之理果在于孺子之身欤?抑在于吾心之良知欤?其或不可以从之于井欤?其或可以手而援之欤?是皆所谓理也。是果在于孺子之身欤?抑果出于吾心之良知欤?以是例之,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皆然,是可以知析心与理为二之非矣。夫析心与理而为二,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之所深辟也。“务外遗内,博而寡要”,吾子既已知之矣,是果何谓而然哉?谓之玩物丧志,尚犹以为不可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