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少年得志,20岁刚出头,他便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并以文才名动天下。很快,他就成为满朝瞩目的“政治新星”,并被皇帝和前辈大臣赏识,步步高升。进入官场不久,宋朝便迎来了王安石变法的重大变革。
王安石推行新法之时,苏轼正在朝中任职,虽然他不是一个保守的人,但对王安石的某些做法很不满意,并在许多场合表现出来,王安石因此很生气。观察朝政,苏轼发现形势对自己很不利,便主动请求外放,不久被朝廷派到杭州做通判,之后又转到密州和徐州做太守。在地方官任上,苏轼积极造福于民,设法消除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作出一定的政绩,留下不错的口碑。调任湖州不久,苏轼罹遭飞来横祸。因为经常写诗评议时政,苏轼被朝中小人罗织罪名,逮捕下狱,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深陷囹圄的苏轼险遭不测,幸好宋代文网较疏,再加上正人君子的营救,他才得以获释。下狱四个月之后,苏轼被贬往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尽管事情的结果是有惊无险,但苏轼大好的前程却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