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说《崇文》篇,这也是论述基本国策之一的专篇,它同《务农》《阅武》构成三大基本国策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在本篇中,唐太宗指出“崇文”对于“弘风导俗”“敷教训人”、提升治国之道、光显君臣身名、认识智慧之源等,都大有裨益。他写道:
夫功成设乐,治定制礼。礼乐之兴,以儒为本。弘风导俗,莫尚于文;敷教训人,莫善于学。因文而隆道,假学以光身。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游文翰,不识智之源。然则质蕴吴竿,非括羽不美;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是以建明堂,立辟雍,博览百家,研精六艺。端拱而知天下,无为而鉴古今,飞英声,腾茂实,光于天下不朽者,其唯为学乎!此崇文之术也。[22]
唐太宗对“崇文”有深刻的认识,认为“崇文”所得到的益处是“端拱而知天下,无为而鉴古今”。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君主不知天下,昧于古今,那是不可想象的。他进而指出:“光于天下不朽者,其唯为学乎!”他在下文作结论说:“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唐太宗年轻时戎马生涯,深知“阅武”之重要;但“守成”之时,“崇文”的重要性更凸显出来,这就叫作“与时优劣,各有其宜”。联想到汉初刘邦与陆贾的对话,所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23]可以看到历史经验给予人们的智慧,本有相通之处,且具有无限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