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得知赵绾、王藏等人深明儒学,就将两人召至内宫探讨儒家学术,并让两人举荐品德贤良方正且通晓经学的文人学者。赵绾推荐了他的老师,已经80多岁的申培公。汉武帝派使者隆重地将申培公迎进宫中。在申培公等人的影响下,很快涌现了一大批的儒学大师。赵绾又建议汉武帝,有些事情自己做主即可,不必禀明窦太后。这引起了窦太后的极大不满。赵绾、王藏被罢官,后关押监狱,因无法忍受酷刑的折磨,双双自杀。申培公也请假回家。
几年后,窦太后去世,支持儒家的官员重新得势。汉武帝雄才大略,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所以“无为而治”的观念显然不合乎时宜。所以,当窦太后逝世不久,汉武帝就下诏求贤,征求治国安邦的良才。他让有真才实学的士子们每人写一篇政论文,由他亲自审阅,从中选贤任能。于是,法、墨、道、儒,诸子百家的学者纷纷上书阐述观点,渴望能够打动汉武帝。
当时有一位大儒,名叫董仲舒,很有才华,见到汉武帝下诏求策问,认为这是自己晋身之机会,也作了对策,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在这第一次对策中,董仲舒主要阐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观点,认为如果君主有道,就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国君无道,天就通过自然灾害来对统治者发出警告。这些新颖的观点,很合汉武帝的心意,但他觉得董仲舒言犹未尽,就作了第二次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