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至1950年,苏联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小组进行了幼儿园教学方法论的研究。教育部根据其研究结果,确认将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手段之一,决定于1951年开始在幼儿园引进教学,开始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1962年,苏联公布了全新的综合统一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将出生后2个月至6周岁的儿童按年龄阶段安排教学内容,将原来婴幼儿(0~3岁)和学前儿童(3~7岁)互相分离的教育内容系统化、一元化了。1970年和1978年,苏联根据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两次修改《幼儿园教育大纲》,以适应小学改革的情况,加强幼小衔接,强调智力开发。这个大纲可谓是世界第一个综合的婴幼儿教育大纲,它对苏联托幼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3.《学前教育构想》的提出
1989年6月16日,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和公布《学前教育构想》,开始了学前教育的第三次改革。这轮改革开始纠正偏重智力的发展趋势,强调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个性定向式教育策略”。当时苏联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教学—训导模式,该模式主张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成人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口号是:“请你像我这样做!”儿童往往被视为接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而“个性定向式教育策略”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儿童个性的形成,教师与儿童交往时应遵循“不平行、不在上,而在一起的原则”,以保证儿童的心理安全感,形成个性的萌芽。《学前教育构想》确定了苏联幼儿园改革的基本原则,明确了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方向。这一时期,苏联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4种类型:托儿所、托儿所—幼儿园、特殊幼儿园和学校幼儿园。其中最广泛的是托儿所—幼儿园,招收从出生到7岁的儿童。